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信托公司国际化业务:长远布局谨慎前行

阅读次数:7847次

发展国际化业务是信托公司转型的方向之一。截至2015年10月29日外汇局的数据显示,共14家信托公司拥有QDII投资额度,投资额度总量为77.5亿美元。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开展国际业务起步较晚,市场中所占份额有限,但相比2009年,信托公司参与数量以及获批额度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伴随高净值人群境外理财需求的日益旺盛,信托公司国际化业务有望进一步拓展。

开展国际化业务现状

受托境外理财是国内信托公司国际化的主要模式。外汇局截至2015年10月29日的数据显示,全市场共有132家机构拥有QDII投资额度,总额度为899.93亿美元。其中,银行类30家,投资额度138.4亿美元;证券类48家(含基金、证券),投资额度375.5亿美元;保险类40家,投资额度308.53亿美元。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同业已凭借先发优势长期耕耘其中,信托公司自2007年《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才开始QDII业务。从数据看,2009年上海信托、中海信托和中诚信托是第一批获得相关业务资质的信托公司。目前获批额度较大的信托公司为华宝信托、中诚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等,获批额度分别为19亿美元、16亿美元、9.5亿美元、9.5亿美元。2015年新获得投资额度的信托公司有新华信托、兴业信托、北京信托、交银国际信托。

自QDII业务推出以来,信托公司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系列产品,比如上海信托铂金系列信托计划、中诚信托“诚信海外配置系列”等。这些产品主要投向香港市场,产品投资标的多集中在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证券资产。随着港股IPO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一些资金通过QDII参与港股IPO,在发行后于二级市场退出,这类产品也逐渐增多。据了解,中诚信托先后已发行受托境外理财产品约60只,存续产品规模约占全部信托公司QDII业务规模的2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前海推出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试点,投资者可通过获得QDIE资格的试点企业购买境外投资产品,投资范围进一步突破股票、债券等传统领域。中诚信托子公司前海中诚实现了信托公司在该领域的破冰,获批换汇额度1.45亿美元,并已完成资金出境投资。

国际化业务发展趋势

与前期业务相比,2015年国际化信托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一是成立全资子公司,实现境外直接投资,比如中信信托有聚信海荣、中信信惠几家子公司进行海外拓展;二是借助更齐备的业务资质开展境外投资,有效拓宽投资范围与额度,如中诚信托取得了QDII、QDIE、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多项国际业务资格;三是QDII产品多元化,其中FOF(基金中的基金)化或成趋势之一,通过FOF化QDII产品弥补境内发行方对境外市场投研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延伸区域配置、拓宽投资范围以及进行有效的二次分散风险。

中信信托副总经理王道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等三方面筹划国际化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的国际化可以跨境家族信托作为突破口,在区域布局上从香港逐渐扩散至国际金融中心。

资产管理业务的国际化可以从丰富投资品种、扩大投资区域和创新交易结构三方面来寻求突破,借助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可从杠杆融资、负债管理以及综合融资解决方案等业务形式寻求突破,可依据‘一带一路’、资产价值洼地和区域增长红利三条主线。”王道远说。

布局国际化需谨慎

从近年取得国际化业务资格的公司数目不难看出,信托公司对国际化业务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中信信托至少有三个团队在开展海外业务,平安信托组建海外资本市场投资团队并不断与美国各大金融机构展开合作谈判,中诚信托在业务布局上利用香港和深圳两地的区位优势做出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实践。

可以说,信托公司开展国际化业务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客户需求,在战略层面上尽早布局的信托公司已取得先发“牌照优势”,但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国际化业务门槛进一步降低,牌照优势将逐步削弱,国际化业务将在更大程度上考验信托公司的人才布局、团队建设、经营机制以及客户培育等综合实力。

因此,信托公司国际业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公司应明确目标,稳步推进,使国际业务成为国内业务的有益补充,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提供更多选择,切忌一哄而上,忽视风险,留下后患。(作者:胡萍    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