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便利、用途广泛的二维码技术成为“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扫码支付、认证等已成为人们消费和生活中的新习惯。然而,二维码的信息人眼很难识别,其中储存的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常常会出现被篡改、泄露,植入木马病毒或不良信息等严重安全隐患,很多人在购物、获得服务的同时,不经意间“扫一扫”就可能中招,利用二维码进行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潜在危害巨大。
【防范建议】
1.不要因为蝇头小利,随意扫码
看到标题党的信息、广告推广以及其他福利性活动时,如需扫码,要格外小心。一是扫码后如果自动跳转其他网站或是自动下载时,请及时停止,分析是否异常,以免掉进不法分子的圈套;二是要判断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是公开的官方网站或软件发布的,无法确定时,不要继续操作;三是扫码后涉及注册、开启权限的,先确认收集的信息等是否合理、必要,再予以授权;四是不要因为“优惠抽奖”“扫码送礼”等随意接受他人扫码请求,以防止个人信息被套取。
2.确认扫码支付信息,安全支付
进行扫码支付时,一是要确认二维码的真实性,如果无法判断,要向收款方进行核实,再进行支付;二是开启支付验证的功能,使用指纹或者手势密码等更高级别的验证方式;三是保护好自己的付款码不能随意透露给陌生人,不给恶意人员可乘之机;四是当发现自己财产被盗时,要第一时间向支付服务提供方反馈,及时止损。
3.利用安全检测软件,定期扫描
一是下载可靠安全检测软件,通过安全软件设置安全监测,防止通过二维码下载的软件存在恶意代码;二是定期扫描移动终端,判别移动终端是否存在恶意软件或木马病毒,进行病毒查杀,同时定期更新病毒库。
4.学习隐私安全知识,提升意识
一是要多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和新闻,了解二维码的安全隐患;二是要向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较弱的家人普及知识,尤其儿童老人,防止因为蝇头小利上当受骗;三是遇到个人信息泄漏时,第一时间通过解绑、冻结等方式止损,同时学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