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年金”被市场关注和热议较长时间后,企业和职工对年金的认识究竟如何?年金业务在实际运行中碰到哪些障碍?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上海浦发银行共同主办的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与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学术界的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年金面临“冷热不均”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刘海华介绍,目前市场仍面临着“三热、三冷”的情况,即从执行系统来看“上热、下冷”;从运作系统来看机构热、企业冷;从政策层面来看是市场热、源头冷。
刘海华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解释宣传不到位;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本身还不完善;现行办法设计的市场运作,包括机构之间怎么配合、互相制约还不明确;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资本市场本身的问题均成为制约年金发展的因素。
刘海华认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企业年金有关政策的宣传;抓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尤其是源头的政策;建立企业年金过程中应该确保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过程中,政府要根据不同的地区、行业分步推广,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市场风险。
谁是值得信任的人
要想真正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企业职工的理解非常关键。在企业职工对年金有了清楚的认识时,首先面临的是将“钱”托付给谁,即怎样的人值得信任?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杨燕绥教授认为,年金的运作基础是信托机制,信托最内涵的东西就是值得信任的人才可以委托。
怎样的机构是值得信任的?杨燕绥表示,参与年金运作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应树立管理企业年金计划的知识和理念;其次,这个机构要有良好的信誉记录和人员资质,就是要看公司的治理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制度;人性化的信息披露,“随着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成熟,养老金也应该要求进行相关披露”。
金融机构机遇与挑战同在
金融机构为何对年金市场那样感兴趣?
取得账户管理人资格的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马力表示,年金业务有利于银行实现业务转型,“账户管理拥有大量客户资源,能够了解客户理财偏好等信息,今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提供增值服务”。此外,年金业务还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太高,不象年金业务,风险低,收益稳定”。
资源、品牌实力,特别是服务能力都是银行所拥有的绝对优势。但银行做企业年金也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上海浦发行企业年金部总经理高松凡介绍,年金业务必须充分调动银行资源,但企业年金是比较独特的,“如何保持专业化运营又要保持资源共享值得思考”。
作为受托人代表的华宝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占兴华指出,我国企业年金是信托型的基金管理模式。它是非常独立的,是对运作机构本身的一种制约,对单独的一个信托财产需要单独建账,单独监督。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对年金的运营机构的压力是会非常明显的。在整个年金的运行模式里,形成了以受托人为主体相互决策相互制衡的模式,“它得对企业和员工负责,其他的角色是对受托人负责”。而作为年金运行中责任最为重大的受托人代表,占兴华坦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还是企业能不能对委托机构具有充分信心”。